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胃肠外科 > 腹部创伤
编号:13742908
腹部创伤肠外漏(瘘)修复137例治疗体会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11月15日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201232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:探讨腹部创伤肠外漏(瘘)的治疗方法。方法:对137例患者采用有效的腹腔引流和腹腔造口,并根据病情应用全静脉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。结果:137例患者中,治愈120例(87.6%),发生再瘘4例(2.9%),粘连性肠梗阻11例(8.0%),死亡2例(1.5%)。结论:应用有效的、正确的引流措施,合适的腹部开放式引流,有效的肠内外营养是腹部手术成功的关键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腹部; 创伤; 肠外漏; 肠外瘘; 并发症

    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-6805(2012)32-0133-02

    在外科范围内,“漏”指空腔器官内容物的异常外溢,“瘘”则是指空腔器官与体腔或体外之间(外瘘)、与其他空腔器官之间(内瘘)的非正常(病理性)通道。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道内两段肠管之间、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之间、肠管与体表之间的病理性通道称为肠瘘[1]。临床依其有否开口于体表而分为内瘘和外瘘,内、外瘘交杂则称为混合瘘。笔者近年治疗137例患者,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,现报道如下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本组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008年2月-2012年2月137例肠外漏(瘘)患者。其中男86例,女51例;年龄最小7岁,最大78岁,平均(34.2±9.8)岁;高位肠瘘34例,低位肠瘘26例;端瘘17例,侧瘘20例;高排出量瘘12例,低排出量瘘18例;管状瘘7例,唇状瘘3例。

    1.2 手术方法

    1.2.1 腹腔引流 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。双套管或三腔管引流是治疗肠外漏(瘘)是较好的方法之一。引流管应该摆放在脓腔较低的位置,肠外漏(瘘)肠液有漏出的地方要留有侧孔,引流管应放在瘘口附近,引流管不得压迫肠管,以免引发新的肠外漏(瘘)。并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肠外瘘。

    1.2.2 腹腔造口 对于广泛腹腔脓肿或者腹腔感染患者,腹部手术切口要求尽量大,开放腹部切口并引流腹腔。该手术的缺点是肠外漏(瘘)治愈后,往往遗留腹壁缺损(腹壁疝)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本组137例中,治愈120例(87.6%),发生再瘘4例(2.9%),粘连性肠梗阻11例(8.0%),死亡2例(1.5%)。本组全肠外营养(TPN)5~10 d,最短4 d,最长14 d,平均(11.5±3.2)d。住院时间最短16 d,最长36 d,平均(26.3±6.5)d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肠外漏(瘘)最常发生于消化道吻合后。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、贫血、血浆蛋白过低、黄疸、年老体衰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、维生素C缺乏等与肠外漏(瘘)的发生有关,但更重要的是局部性因素。包括:(1)在血运不良或有明显炎症、水肿的肠管上作肠切除吻合或肠减压术;(2)吻合部位感染;(3)肠吻合口或减压口远端的梗阻未解除:(4)放置在腹腔中的引流管质地太硬,或置管时间过长,压迫肠壁,使之发生坏死与穿孔;(5)手术操作失误,如解剖和切断肠系膜时,损伤了吻合口肠壁的血运;缝合针距过密、过疏、结扎过紧或过松;缝合时遗漏黏膜层;肠壁对合不良而使黏膜外翻等[2]。一些腹腔内的特殊病变,如肠结核、局限性肠炎(Crohn病)、盲肠癌、盲肠放线菌病等,都具有容易导致肠漏(瘘)的病理特性,如在首次手术中被误诊而施行其他手术(如阑尾切除术)时,可在术后发生肠漏(瘘)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消化液主要包括唾液、胃液、胰液、胆汁和肠液,成人消化道每日分泌约8 L,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、消化酶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,绝大部分在肠道内被重吸收。当大量消化液丢失,必然造成内稳态失衡,水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。肠外漏(瘘)的位置愈高,消化液的流失量愈大,内稳态失衡的程度愈严重,不同位置的肠外漏(瘘)丢失消化液成分不同以及受到随后医源性补液的影响,肠外漏(瘘)患者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,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,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出现钙、镁、磷的缺失[3]。消化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,高流量肠外漏(瘘)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蛋白质流失,加上患者不能正常地经消化道摄入饮食,机体又常因合并感染而处于高分解状态,很多肠外漏(瘘)患者存在营养不良。腹腔感染是肠外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,25%~75%的肠外漏(瘘)患者合并腹腔感染。感染还是肠外瘘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。有肠液从引流物或创口中流出时,肠漏(瘘)的诊断很容易成立。但漏(瘘)口较小时,尤其是位于腹膜后时(十二指肠、结肠),单从临床观察可能很难诊断。这类漏(瘘)临床表现为创口持久不愈,或是愈后又破溃,或是出现腹膜后软组织感染与全身中毒症状,而创口部仅有肉芽组织与脓性分泌物增多的现象[4]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肠外漏(瘘)检查方法主要有:口服染料常用的是亚甲蓝和炭末。前者用于上消化道漏(瘘)的检查,后者用于下消化道。口服染料诊断消化道漏(瘘)已经多年的实践,实用价值不大。排出量大的漏(瘘)无需检查已可确诊,漏口小或瘘管的行径曲折,染料不易在创口处出现;亚甲蓝在上段空肠中已被完全吸收,炭末可以吸附在肠黏膜上而不随肠液流出。瘘管造影从瘘口直接注入造影剂摄片是一简易而有效的诊断方法,既可以显示瘘管的走径,又可观察造影剂进入肠管的情况,还可显示肠壁漏(瘘))与腹壁间有无脓腔、瘘管是否完整。一次造影即可较完整地了解漏(瘘)的情况[2]。但瘘管较窄细、阻力较大时,造影剂不易进入而显影不完整,漏(瘘)口所在的肠管不能清晰显示。胃肠道钡剂检查:钡剂检查的目的不在于诊断有无漏(瘘),而是了解胃肠道整个的情况,判断漏(瘘)所在的位置,漏(瘘)上下端肠管通畅的情况,这些对决定治疗方案有帮助,例如漏(瘘)以下的肠管有梗阻,可断定漏(瘘)无自愈的可能;漏(瘘)以上的肠管较长,可考虑应用胃肠道营养等。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检查可帮助肠袢间和隐匿部位脓肿的定位。B型超声检查常因腹内肠胀气而影响结果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于伟,张金娟,宗兵,等.肠外瘘的诊治进展[J].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,2012,11(3):56-57.

    [2]贾莉,李易晨,吕志武,等.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在高位肠外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[J].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,2012,21(3):45-46.

    [3]王建忠,曾祥福,王小农,等.外漏肠液与肠内营养液混合回输对高位肠外瘘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[J].中华临床营养杂志,2012,20(1):23-24.

    [4]刘晖,韩振魁,斯坎德尔,等.腹部术后肠瘘的外科处理[J].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,2012,15(1):12-13.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12-08-01) (编辑:王春芸), 百拇医药(成德文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胃肠外科 > 腹部创伤